營口市婦聯將巾幗志愿者服務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充分發揮婦聯組織自身優勢,組織引導各級婦聯組織開展各種彰顯地方特色、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巾幗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凝聚和壯大巾幗志愿者隊伍,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傳遞給全社會。

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西柳村“巾幗互助組”的志愿者隊伍。圖片來源:營口新聞網
老邊區柳樹鎮西柳村常年活躍著一支名為“巾幗互助組”的志愿者隊伍。這支隊伍由20多名留守婦女組成,西柳村婦聯主席李秀梅是她們的帶頭人。2013年秋收季,李秀梅發現因很多男村民外出打工,田里干活的都是些老人和帶著孩子的婦女,一個人一天連半畝玉米都收割不完,于是萌生了把留守婦女組織起來互相幫助、協作收割的想法。她立即在村內動員了5名留守婦女,成立了“巾幗互助組”,留一個隊員在家負責做飯和照顧全體隊員的孩子,其余成員一起下地,輪流幫助各家干農活。“巾幗互助組”一舉解決了留守婦女家里的生產生活難題,受到了婦女群眾的熱烈歡迎,很快發展到了20余名成員,互助的內容也由原來農忙時播種、收割,擴大到幫扶孤寡老人、病蟲害防治、各家的紅白喜事等。今年秋收季,互助組又活躍在西柳村的田間地頭,幫助村里的留守婦女、貧困戶收割玉米共3萬余斤。

“巾幗互助組”志愿者隊員在農忙時幫助留守婦女秋收。圖片來源:營口新聞網
“巾幗互助組”就像是一個紐帶、一座橋梁,逐漸使留守婦女由體力上的親密合作變成精神上的相互支撐。以前一直被看作“靠人幫”的留守婦女,因有了“互助小組”變成了“我幫人”,不僅讓她們甩掉了生產生活的重負,還讓留守婦女增強了自信和自立精神,充分發揮她們勞動婦女的主體作用,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共同譜寫新農村婦女的“和諧曲”。如今,有些成員已經脫離了“留守”的帽子,但仍然堅持在組內進行志愿活動,她們說,這里是她們的“溫暖之家”,她們已經離不開“家”了。

“巾幗互助組”志愿者隊員在農忙時幫助留守婦女秋收。圖片來源:營口新聞網
營口市婦聯充分發揮自身組織網絡優勢,廣泛組織發動各界群眾積極加入巾幗志愿者隊伍,目前,全市共有49支巾幗志愿者團隊常年活躍在城鄉各個地區,實名巾幗志愿者達3082人。營口市婦聯堅持立足基層、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細致入微的巾幗志愿服務宗旨,以幫扶留守婦女兒童、困難婦女和家庭、空巢老人、農民工、殘障人士等為重點,組織巾幗志愿者就地就近開展契合婦女和家庭需求、形式多樣、務實管用的志愿服務活動,將“巾幗志愿服務”這一品牌打造為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愛心平臺,在活動中傳遞互助的愛心與溫暖,匯聚社會正能量。去年僅第30個“國際志愿者日”當天,各級婦聯就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60余場,有近2000人參與活動,2000多名婦女兒童直接受益。下一步,市婦聯將把“巾幗志愿服務”作為各級婦聯組織和“婦女之家”經常性工作,充分利用每年重要節點,抓住國際志愿者日、學雷鋒紀念日、國際家庭日、重陽節、母親節等時機,集中力量策劃開展貼近群眾需求的巾幗志愿服務,擴大“巾幗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進一步完善巾幗志愿服務體系,擴大巾幗志愿者隊伍,推動巾幗志愿服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